# 云原生应用之路——从 Kubernetes 到云原生 注:本文根据笔者在 [ArchSummit 2017 北京站](http://bj2017.archsummit.com/presentation/306) 和 [数人云 & TalkingData 合办的 Service Mesh is coming meetup](https://www.kubernetes.org.cn/3211.html) 中分享的话题《从 Kubernetes 到云原生—— 云原生应用之路》改写而成。 本文简要介绍了容器技术发展的路径,为何 Kubernetes 的出现是容器技术发展到这一步的必然选择,而为何 Kubernetes 又将成为云原生应用的基石。 我的分享按照这样的主线展开:容器 -> Kubernetes -> 微服务 ->云原生 -> 服务网格 -> 使用场景 -> 开源。 ## 容器 > 容器 ——云原生的基石 容器最初是通过开发者工具而流行,可以使用它来做隔离的开发测试环境和持续集成环境,这些都是因为容器轻量级,易于配置和使用带来的优势,docker 和 docker-compose 这样的工具极大的方便的了应用开发环境的搭建,开发者就像是化学家一样在其中小心翼翼的进行各种调试和开发。 随着容器的在开发者中的普及,已经大家对 CI 流程的熟悉,容器周边的各种工具蓬勃发展,俨然形成了一个小生态,在 2016 年达到顶峰,下面这张是我画的容器生态图。 ![容器生态图](../images/container-ecosystem.png) 该生态涵盖了容器应用中从镜像仓库、服务编排、安全管理、持续集成与发布、存储和网络管理等各个方面,随着在单主机中运行容器的成熟,集群管理和容器编排成为容器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譬如化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出来的新产品,如何推向市场,进行大规模生产,成了新的议题。 ## 为什么使用 Kubernetes > Kubernetes—— 让容器应用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。 **Kubernetes 是容器编排系统的事实标准** 在单机上运行容器,无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,只有形成集群,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容器的良好隔离、资源分配与编排管理的优势,而对于容器的编排管理,Swarm、Mesos 和 Kubernetes 的大战已经基本宣告结束,Kubernetes 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赢家。 下面这张图是 Kubernetes 的架构图(图片来自网络),其中显示了组件之间交互的接口 CNI、CRI、OCI 等,这些将 Kubernetes 与某款具体产品解耦,给用户最大的定制程度,使得 Kubernetes 有机会成为跨云的真正的云原生应用的操作系统。 ![Kubernetes架构](../images/kubernetes-high-level-component-archtecture.jpg) 随着 Kubernetes 的日趋成熟,“Kubernetes is becoming boring”,基于该 “操作系统” 之上构建的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应用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,就像我们将石油开采出来后,提炼出汽油、柴油、沥青等等,所有的材料都将找到自己的用途,Kubernetes 也是,毕竟我们谁也不是为了部署和管理容器而用 Kubernetes,承载其上的应用才是价值之所在。 **云原生的核心目标** ![云原生的核心目标](../images/cloud-native-core-target.jpg) 云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稳定可以唾手可得的基础设施,但是业务上云成了一个难题,Kubernetes 的出现与其说是从最初的容器编排解决方案,倒不如说是为了解决应用上云(即云原生应用)这个难题。 包括微服务和 FaaS/Serverless 架构,都可以作为云原生应用的架构。 ![FaaS Landscape](../images/redpoint-faas-landscape.jpg) 但就 2017 年为止,Kubernetes 的主要使用场景也主要作为应用开发测试环境、CI/CD 和运行 Web 应用这几个领域,如下图 [TheNewStack](http://thenewstack.io/) 的 Kubernetes 生态状况调查报告所示。 ![运行在 Kubernetes 上的负载(2017 年)](../images/0069RVTdgy1fv5mxr6fxtj31kw11q484.jpg) 另外基于 Kubernetes 的构建 PaaS 平台和 Serverless 也处于爆发的准备的阶段,如下图中 Gartner 的报告中所示: ![Gartner 技术爆发趋势图(2017 年)](../images/0069RVTdgy1fv5my2jtxzj315o0z8dkr.jpg) 2017 年时各大公有云如 Google GKE、微软 Azure ACS、亚马逊 EKS(2018 年上线)、VMware、Pivotal(后被VMware 收购)、腾讯云、阿里云等都提供了 Kubernetes 服务。 ## 微服务 > 微服务——Cloud Native 的应用架构。 下图是 [Bilgin Ibryam](https://developers.redhat.com/blog/author/bibryam/) 给出的微服务中应该关心的主题,图片来自 [RedHat Developers](https://developers.redhat.com/blog/2016/12/09/spring-cloud-for-microservices-compared-to-kubernetes/)。 ![微服务的关注点](../images/microservices-concerns.jpg) 微服务带给我们很多开发和部署上的灵活性和技术多样性,但是也增加了服务调用的开销、分布式系统管理、调试与服务治理方面的难题。 当前最成熟最完整的微服务框架可以说非 [Spring](https://spring.io/) 莫属,而 Spring 又仅限于 Java 语言开发,其架构本身又跟 Kubernetes 存在很多重合的部分,如何探索将 Kubernetes 作为微服务架构平台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。 就拿微服务中最基础的**服务注册发现**功能来说,其方式分为**客户端服务发现**和**服务端服务发现**两种,Java 应用中常用的方式是使用 Eureka 和 Ribbon 做服务注册发现和负载均衡,这属于客户端服务发现,而在 Kubernetes 中则可以使用 DNS、Service 和 Ingress 来实现,不需要修改应用代码,直接从网络层面来实现。 ![微服务中的两种服务发现方式](../images/service-discovery-in-microservices.png) ## 云原生 > DevOps——通向云原生的云梯 CNCF(云原生计算基金会)给出了云原生应用的三大特征: - **容器化包装**:软件应用的进程应该包装在容器中独立运行。 - **动态管理**:通过集中式的编排调度系统来动态的管理和调度。 - **微服务化**:明确服务间的依赖,互相解耦。 下图是我整理的关于云原生所需要的能力和特征。 ![Cloud Native Features](https://jimmysong.io/kubernetes-handbook/images/cloud-native-architecutre-mindnode.jpg) [CNCF](https://cncf.io) 所托管的应用(即正式捐献给 CNCF 的应用,2017 年已达 12 个),即朝着这个目标发展,其公布的 [Cloud Native Landscape](https://github.com/cncf/landscape),给出了云原生生态的参考体系。 ![Cloud Native Landscape v1.0](../images/0069RVTdgy1fv5myp6ednj31kw0w0u0x.jpg) **使用 Kubernetes 构建云原生应用** 我们都是知道 Heroku 推出了适用于 PaaS 的 [12 因素应用](https://12factor.net/)的规范,包括如下要素: 1. 基准代码 2. 依赖管理 3. 配置 4. 后端服务 5. 构建,发布,运行 6. 无状态进程 7. 端口绑定 8. 并发 9. 易处理 10. 开发环境与线上环境等价 11. 日志作为事件流 12. 管理进程 另外还有补充的三点: - API声明管理 - 认证和授权 - 监控与告警 如果落实的具体的工具,请看下图,使用Kubernetes构建云原生架构: ![使用 Kubernetes 构建云原生架构应用](../images/building-cloud-native-architecture-with-kubernetes.png) 结合这 12 因素对开发或者改造后的应用适合部署到 Kubernetes 之上,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: ![创建 Kubernetes 原生应用](../images/creating-kubernetes-native-app.jpg) **迁移到云架构** 迁移到云端架构,相对单体架构来说会带来很多挑战。比如自动的持续集成与发布、服务监控的变革、服务暴露、权限的管控等。这些具体细节请参考 [Kubernetes Handbook](https://jimmysong.io/kubernetes-handbook) 中的说明,在此就不细节展开,另外推荐一本我翻译的由 Pivotal 出品的电子书——[《迁移到云原生应用架构》](https://tanzu.vmware.com/content/ebooks/migrating-to-cloud-native-application-architectures),推荐大家阅读。 ## 服务网格 > Services for show, meshes for a pro. Kubernetes 中的应用将作为微服务运行,但是 Kubernetes 本身并没有给出微服务治理的解决方案,比如服务的限流、熔断、良好的灰度发布支持等。 **Service Mesh 可以用来做什么** - Traffic Management:API 网关 - Observability:服务调用和性能分析 - Policy Enforcment:控制服务访问策略 - Service Identity and Security:安全保护 **Service Mesh 的特点** - 专用的基础设施层 - 轻量级高性能网络代理 - 提供安全的、快速的、可靠地服务间通讯 - 扩展 kubernetes 的应用负载均衡机制,实现灰度发布 - 完全解耦于应用,应用可以无感知,加速应用的微服务和云原生转型 使用 Service Mesh 将可以有效的治理 Kubernetes 中运行的服务,当前开源的流行的 Service Mesh 有: - [Linkerd](https://linkerd.io/):由最早提出 Service Mesh 的公司 [Buoyant](https://buoyant.io/) 开源,创始人来自 Twitter - [Envoy](https://www.envoyproxy.io/):由 Lyft 开源,可以在 Istio 中使用 Sidecar 模式运行以作为数据平面,也可以基于它来构建自己的服务网格 - [Istio](https://istio.io):由 Google、IBM、Lyft 联合开发并开源 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的 Service Mesh 鱼贯而出,请参考 [awesome-cloud-native](https://jimmysong.io/awesome-cloud-native)。 **Istio VS Linkerd** Linkerd 和 Istio 是最早开源的 Service Mesh,它们都支持 Kubernetes,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一些特性对比。 | **Feature** | **Istio** | **Linkerd** | | 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部署架构 | Envoy/Sidecar | DaemonSets | | 易用性 | 复杂 | 简单 | | 支持平台 | Kubernetes | Kubernetes/Mesos/Istio/Local | | 是否已有生产部署 | 是 | 是 | 关于两者的架构可以参考各自的官方文档,我只从其在Kubernetes上的部署结构来说明其区别。 ![istio vs linkerd](../images/istio-vs-linkerd.jpg) Istio 的组件复杂,可以分别部署在 Kubernetes 集群中,但是作为核心路由组件 **Envoy** 是以 **Sidecar** 形式与应用运行在同一个 Pod 中的,所有进入该 Pod 中的流量都需要先经过 Envoy。 Linker 的部署十分简单,本身就是一个镜像,使用 Kubernetes 的 [DaemonSet](https://jimmysong.io/kubernetes-handbook/concepts/daemonset.html) 方式在每个 node 节点上运行。 ## 使用场景 > 云原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**GitOps** 给开发者带来最大的配置和上线的灵活性,践行 DevOps 流程,改善研发效率,下图这样的情况将更少发生。 ![部署流水线](../images/0069RVTdgy1fv5mzj8rj6j318g1ewtfc.jpg) 我们知道 Kubernetes 中的所有应用的部署都是基于YAML文件的,这实际上就是一种 **Infrastructure as code**,完全可以通过 Git 来管控基础设施和部署环境的变更。 **大数据** Spark 现在已经非官方支持了基于 Kubernetes 的原生调度,其具有以下特点: - Kubernetes 原生调度:与 yarn、mesos 同级 - 资源隔离,粒度更细:以 namespace 来划分用户 - 监控的变革:单次任务资源计量 - 日志的变革:pod 的日志收集 | **特性** | **Yarn** | **Kubernetes** | | 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 | | 队列 | queue | namespace | | 实例 | ExcutorContainer | Executor Pod | | 网络 | host | plugin | | 异构 | no | yes | | 安全 | RBAC | ACL | 下图是在 Kubernetes 上运行三种调度方式的 spark 的单个节点的应用部分对比: ![使用不同调度器的 Spark on Kubernetes](../images/spark-on-kubernetes-with-different-schedulers.jpg)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 Kubernetes 上使用 YARN 调度、standalone 调度和 Kubernetes 原生调度的方式,每个 node 节点上的 Pod 内的 Spark Executor 分布,毫无疑问,使用 Kubernetes 原生调度的 Spark 任务才是最节省资源的。 提交任务的语句看起来会像是这样的: ```bash ./spark-submit \ --deploy-mode cluster \ --class com.talkingdata.alluxio.hadooptest \ --master k8s://https://172.20.0.113:6443 \ --kubernetes-namespace spark-cluster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driverEnv.SPARK_USER=hadoop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driverEnv.HADOOP_USER_NAME=hadoop \ --conf spark.executorEnv.HADOOP_USER_NAME=hadoop \ --conf spark.executorEnv.SPARK_USER=hadoop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authenticate.driver.serviceAccountName=spark \ --conf spark.driver.memory=100G \ --conf spark.executor.memory=10G \ --conf spark.driver.cores=30 \ --conf spark.executor.cores=2 \ --conf spark.driver.maxResultSize=10240m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driver.limit.cores=32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executor.limit.cores=3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executor.memoryOverhead=2g \ --conf spark.executor.instances=5 \ --conf spark.app.name=spark-pi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driver.docker.image=spark-driver:v2.1.0-kubernetes-0.3.1-1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executor.docker.image=spark-executor:v2.1.0-kubernetes-0.3.1-1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initcontainer.docker.image=spark-init:v2.1.0-kubernetes-0.3.1-1 \ --conf spark.kubernetes.resourceStagingServer.uri=http://172.20.0.114:31000 \ ~/Downloads/tendcloud_2.10-1.0.jar ``` 关于支持 Kubernetes 原生调度的 Spark 请参考 [spark-on-k8s](https://jimmysong.io/spark-on-k8s/)。 ## 开源 > Contributing is Not only about code, it is about helping a community. 下图是我们刚调研准备使用 Kubernetes 时候的调研方案选择。 ![Kubernetes 解决方案](../images/0069RVTdgy1fv5mzywc83j31fk1i8qg4.jpg) 对于一个初次接触 Kubernetes 的人来说,看到这样一个庞大的架构选型时会望而生畏,但是 Kubernetes 的开源社区帮助了我们很多。 ![Kubernetes SIG](../images/kubernetes-sigs.jpg) ## 更多 Bilgin Ibryam 写了这篇《[分布式系统在 Kubernetes 上的进化](https://cloudnative.to/blog/distributed-systems-kubernetes/)》,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基于 Kubernetes 的分布式系统的演进。